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航天器工程

航天器工程

  • 主管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分类:   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8748
  • 国内刊号:  11-5574/V
  • 期刊定价:    ¥150
  • 起订时间:   2025年06月
  • 创刊:   1992
  • 周期:   双月刊
  • 出版社:   航天器工程
  • 发行:   北京
  • 语言:   中文
  • 主编:   彭成荣
  • 库存:   199
  • 邮编:   100094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出版地方:北京
        • 快捷分类:航空
        • 国际刊号:1673-8748
        • 国内刊号:11-5574/V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航天器工程简介

      •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航天器工程》杂志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航天器工程》(CN:11-5574/V)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文章特色

      • (1)《航天器工程》论文必须具有思想性、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读性。文章主题突出、逻辑严谨、数据可靠、言简意赅、文字通顺。

        (2)《航天器工程》论文结构一般为:文章题目、作者名、作者单位和所在城市及邮编、摘要(约300字)、关键词(4~8个)、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正文、参考文献。除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正文外,结构中的其余项内容均需英文译文。

        (3)《航天器工程》文稿单栏排,汉字采用“宋体”,字母和数字为“TimesNewRoman”,外文字母和数字符号要标注清楚,大小写和正斜体符合科技论文的格式要求,上下角标位置清晰易辨。

        (4)文内图表应少而精。所有图题、表题均为中、英文对应,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图中文字、数学符号正斜体与正文一致并采用6号宋体。

        (5)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航天器工程栏目设置

      研究与设计,战略发展与情报研究,测试与试验,信息简讯及其他,分系统研制与专业技术,卫星应用,专家特约稿,发展战略与情报研究,管理与实践,总体技术与管理,航天短讯及其他,信息简讯及其他_动态新闻,信息简讯及其他_科技成果,系统总体设计与管理,专业技术与分系统研制,信息简讯及其他_发射短讯,关键专项技术,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专业技术,总装测试与试验,科研生产管理实践,激光无线能量传输专栏,发展与综述,学术争鸣,总体技术,有效载荷技术,史海撷英,SAR载荷技术与数据处理,卫星应用与成果,系统管理,示范应用与成果,全球高分光学星专栏,载人航天大事记及其他,数据处理技术与成果,院士特约稿,信息简讯及其他_会议征文通知,测试与仿真,信息简讯及其他_新书介绍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探月工程进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技术、管理方面创新等情况,重点总结分析了探月工程三期牵引发展的运载火箭和探测器系统大型地面试验验证技术的需求、创新思路及带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7项典型大型专项试验的技术成果及应用情况.这些基础设备和专项试验技术能够基本满足探月三期工程特别是环绕、着陆、采样返回探测任务中的空间环境、进入环境、着陆环境及天体表面环境等特殊环境模拟要求,可验证产品设计方案、工艺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暴露产品在制造质量、材料、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对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实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为钢,王博,孟林智,赵立军

      摘要:对国际火星探测任务、遥感制图技术的进展与产品成果进行了综述.1960年至今,世界各国已开展了44次火星探测任务,其中18次成功,3次部分成功.基于轨道器影像和激光测高数据、着陆器和火星车的影像数据,相关团队已开发了一系列的摄影测量技术,制作了百米量级全球制图产品、米级及亚米级局部高分辨率制图产品等,广泛用于火星科学研究和工程任务支持.文章对火星遥感制图未来重要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包括火星多源多重覆盖遥感数据全球制图、火星全球控制网的改进、海量火星遥感数据的自动处理与信息挖掘、火星车实时长距离导航定位与制图、数据共享与国际合作等.

      作者:邸凯昌,刘斌,刘召芹

      摘要:根据我国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任务规划,瞄准工程方案可行,对使用多次借力的地木转移轨道及行星飞越飞行轨道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首先,对星际飞越目标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满足任务约束的星际飞越目标;其次,对行星际飞行序列进行了优选,从探测器发射日期、发射双曲剩余速度的平方(C3)、深空机动、木星到达C3和总的任务时间角度,对比分析了多个星际飞行序列,给出了最优序列设计结果;最后,基于工程约束,对探测器的连续发射机会进行了优化设计,给出了探测器连续8天、11天和16天发射所需的发射C3和深空机动大小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在2029-2032年期间,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任务最优的深空飞行序列为地球,金星,地球,地球,木星,天王星,最优的发射日期集中在2029年10月份.

      作者:田百义,张磊,周文艳,朱安文

      摘要:针对木星系多目标探测任务,对木星及其卫星系统的探测目标及工程约束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种候选轨道设计方案,以实现对木星极区、木星表面精细结构以及木星伽利略卫星的探测.利用改进的协作进化算法对木星系内引力辅助转移轨道进行了设计与优化,最终得到3种轨道方案的总速度增量分别为3.47km/s、2.95km/s和2.48km/s,其中方案一能够满足所有探测目标,方案二具有更低的辐射总剂量,方案三能够实现对木星极区及伽利略卫星的多次飞掠探测.上述3种候选轨道设计方案可为未来我国首次木星系探测任务的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张磊,田百义,周文艳,田岱,朱安文

      摘要:从任务注入、设备控制、信息获取、数据传输、能源平衡五个维度,分析了制约遥感卫星在轨可用性的瓶颈因素;提出新一代遥感卫星运控策略,采用“宏指令”取代“指令模板”,提升卫星操控性;采用“动态规划”取代“静态规划”,提升星载资源在轨使用效率;采用“自主指令序列优化”取代“被动执行预设指令”,提升成像获取和数据传输任务的执行效率.某领域遥感卫星在轨测试和地面仿真表明,与传统运控模式相比,任务注入效率提升了约5倍,操作接口复杂度降低了约94%,并显著提升了星载能源、存储资源、对地数据传输资源的使用效率.

      作者:田志新,李小娟,杨易,王宇飞,王虎妹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